内蒙古大学来访交流科研合作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1-15 15:2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内蒙古大学来访交流科研合作

内蒙古大学来访交流科研合作

作者:孙梦丹,图片:陈媛媛

新年伊始,内蒙古大学祁智教授、熊智勇教授、李冠华教师一行3人来访交流合作,并在我室2018交叉前沿学科高级系列论坛上,为生物质能团队全体师生带来2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1月12日上午8:30,祁智教授以“环腺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蛋白CNGC2调节拟南芥钙依赖性生长的机理研究”为题,结合内蒙古地区以钙质土为主的生态特点,向大家展示了植物细胞钙质离子吸收这一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他指出钙是植物细胞感应逆境信号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但是我们现在面临全球范围内土壤钙含量显著下降、植物吸收钙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钙的减少可能使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对逆境的抵抗力。祁智教授以植物钙营养的转运和分布这两个根本问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环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通道(CNGC2)方面的研究。研究利用新型荧光染料OGB488-5N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特异性观测细胞外钙信号变化,显示高钙敏感突变体cngc2-1细胞外钙过量积累,说明CNGC2基因突变影响叶细胞吸收钙离子能力。同时采用膜片钳技术,进一步证明CNGC2蛋白确实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并受环核苷酸调节。谈到团队未来合作问题,祁智教授强调细胞壁是植物的钙库,细胞壁成分多与植物钙营养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未来内蒙古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牧草钙-细胞壁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后,熊智勇教授进行了题为“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稳定性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多倍体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多倍体研究虽然已有很多进展,但是多倍体染色体不稳定和多倍体形成的机制仍然不清楚。而植物现代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精确辨认技术可增进对植物基因组(染色体)结构的了解,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研究。随后熊智勇教授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的研究。彭良才教授听完报告指出多倍体植株多表现出植株变大、生物质增加,与细胞壁紧密相关,团队之间未来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熊智勇教授表示非常赞同。

报告之后,同学们兴致盎然、踊跃提问,两位教授分别作了耐心的回答。会议最后,彭良才教授就以后合作的具体事项与两位教授进行洽谈,并携实验室全体师生与两位教授一起合影留念。

链接:

祁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1995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系,199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导师武维华院士。200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植物学专业,导师Edgar Spalding。随后在美国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的Daniel Schachtman实验室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Gerald Berkowitz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钙离子介导植物细胞感应逆境信号机理研究,在PNAS、Plant Physiol、JIPB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熊智勇,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2004年获武汉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2005-2013年,先后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植物细胞遗传学、现代染色体识别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PNAS、Cell Research、Genetic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