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生所李来庚研究员做客作物科学高端讲坛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5-11 18:52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中科院植生所李来庚研究员做客作物科学高端讲坛

中科院植生所李来庚研究员做客作物科学高端讲坛

作者:王海浪,图片:韦璐瑶

5月10日上午10:00,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员受我院邀请,做客第23期作物科学高端论坛,在基因楼129报告厅,为华农学子带来了题为《Understanding of Plant Cell Walls: Diversity, Regulation and Utiliza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彭良才教授主持。

报告中,李来庚老师首先介绍了细胞壁是最早观察到的生物微观结构。不同植物中细胞壁组成不尽相同,而且细胞壁成分在植物发育过程中不断动态变化,细胞壁成分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细胞调控的多样性。李老师团队研究了次生细胞壁加厚过程中的信号调控,并在杨树中发现PtrMAN6是一种调节细胞扩增和细胞壁增厚的甘露聚糖水解酶,特异性出现在导管中,它对于内源性半乳糖甘露聚糖寡糖(GGMOs)信号分子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发现该酶主要在膜外行使功能,推测可能存在一种受体激酶接收胞外信号。之后,李老师团队鉴定了一个拟南芥亮氨酸重复类受体激酶AtVRLK1基因,在次生加厚的细胞中特异表达。抑制AtVRLK1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诸多表型的变化,比如花序轴早期伸长减缓,根生长减缓,花丝长度变短,纤维细胞变短、细胞壁加厚。相反,上调AtVRLK1基因的表达则会导致花药开裂存在缺陷,纤维细胞增长、细胞壁加厚被抑制。由此揭示,AtVRLK1发挥了调控细胞壁伸展和加厚的作用。在李老师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学术成果后,同学们也积极抒发自己的见解,并与李老师积极讨论。

下午4:00,在分子楼114会议室,李来庚老师还参加了生物质能实验室的“科学与人生”师生座谈会。作为一位杰出科学家,李老师对于科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兴趣”是科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一味的“follow”,那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事物,对科学知识充满兴趣,这样才能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李老师引经据典,以地球演变与历史发展为例,为我们讲述了科学与科技的不同,他还告诉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做成功了什么,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才,只不过方向不同。李老师的款款而谈,让在座的每位学生都陷入深深思考,受益匪浅。同时,李老师还热心地为大家解答了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各种问题。

【专家简介】

 

李来庚博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助理教授,北卡罗菜纳州立大学副教授,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植物细胞合成与调控的分子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以杨树和水稻为材料,研究细胞壁形成与木材材性调控,细胞壁形成与作物(水稻)抗倒伏性状关系等。据Elsevier统计 ,连续多年入选农业与生物科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