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师生情:我和彭良才教授
作者:陈灵
“在这三年的硕士生涯中,能遇到您这样一位严格要求学生的,关心学生,有的放矢的,工作认真负责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我觉得自己是十分幸运的。”
三年前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质能专业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考研的我就是冲着我的导师——彭良才老师去的。
打开百度百科就能看到:彭良才,男,1963年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111计划”项目主持者,华中农业大学生物质与生物能源实验室创立者。您履历显赫,特别是其两篇《science》文章格外夺目!
一直以为这样的一位导师一定是非常严肃的,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第一次见面彭老师,是在体育馆里的羽毛球场上。当时的您正在和学生们一起打羽毛球,一起玩游戏,顿时感觉您特别亲切,平易近人。面试的时候,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彭老师您用英语问我问题,我刚听完就立刻用准备好的材料不假思索地回答。结果您等待我回答完毕后,耐心地告诉我说:“以后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仔细想一想再回答,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你是提前背的东西!”后来在了解了我会打篮球之后,他更是高兴地走过来和我一起比较身高,让我顿时觉得,彭老师是一个十分亲切的人!最后他问了我一句:“虽然你考了专业第一名,但是我只想问你一句,能不能吃苦?”我坚定地回答道:“能!”
现在我回想当初,觉得自己能够顺利通过面试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诚实”,当时我尽力回答所有问题,但是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面试通过后,暑假期间就到了实验室,投入到了实验室的新生培训中,感觉实验室管理的井井有条,感觉师兄师姐们都是学识渊博,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厉害角色。在短短的两周培训时间里,让我学会了不少新的知识,给了我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极大的帮助。而在每周末的例会中,彭老师总是借当下的一些时事和社会问题来教育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更好地学习!并且每周都会轮流安排1–2位学生讲解1–2篇经典文献,也总是点名很多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了大家更多的公平的发言机会。
记得在给我第一个课题的时候,您给我设定了一个大的方向,告诉我这个课题大体是做什么的?应该怎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这让我感觉很容易接受。当然您也给了我相当大的自主权,很多小的问题,您总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发挥每个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期间也跟您汇报过很多次实验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您每次都会认真地仔细地了解我所做的实验,帮我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某些实验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和未来的实验方向。每次汇报结束后,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觉得您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课题。因此,最终毕业的时候,这个课题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成功鉴定了一个与水稻分蘖和生物质产量相关的新基因(OsRCN)。
研二期间,您又高屋建瓴地给我和另一个同学安排了一个合作课题,而这个课题的进展和可能的结果甚至是最终的成文,似乎早已在您心中成型了一般。如果说我们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一幢大楼,那您就是这幢大楼的建设总指挥,而我和另一个同学则如同建筑工人,您为我们设计好了一切,剩下来的只需要我们去动手将实验结果一个一个的做出来了。
当然这个课题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每次我们向您汇报了情况之后,您总能迅速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迅速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我们按照您说的去做,果然实验就成功了。到最后实验数据和结果全部出来之后,您看了PPT不到一天时间,就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我们的实验结果了,您记住了所有的实验数据,并且立刻总结出其中的亮点,以及需要继续补充的不足之处。最终,待所有实验都完成之后,到了写文章的时候,我和合作的同学一筹莫展,而您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文章的手稿。并且告知了我们合适的投稿杂志。果然,不出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文章顺利地被国际能源领域顶尖杂志《Applied Energy》接收了。在这个课题的整个过程中,我发现您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同时是一个非常负责,做事雷厉风行,十分注重效率的导师!
生活中,您对我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因为我的家庭贫困,经济条件差,父母的感情也很不好,您总是会利用课题讨论的结束段时间,亲切地问一问我家里的情况,需不需要帮助等等。我备感关怀!我还记得在我父亲出车祸的那段时间里,我跟您请假,您不但立刻同意了,并且还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照顾父亲,不用担心实验进展,等父亲痊愈了之后再回来,这样你才能安心做实验。并且在我返回实验室后,您还发给了我1000元的困难补助金,还时常询问我父亲的情况,关心我的家庭情况。我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您不仅在学术方面大有成就,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您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您的网球应该是我见过的非体育专业老师中打得最好的老师了。你对于体育的热爱也影响着我,您也一直十分支持和鼓励我多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神醒脑,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您总是教育大家一定要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这样在工作和学习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您就是这样一个:鼓励和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严师!
总之,在这三年的硕士生涯中,能遇到您这样一位严格要求学生的,关心学生,有的放矢的,工作认真负责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我觉得自己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在这三年时间里,您既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实验精神,还指引了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信心!
在踏入人生新的征程之际,忠心地对您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