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国宝.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中国一年排二氧化碳都要98亿吨,全世界要排出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就算你捕捉到一亿吨能对气候有多大的影响,你拿的钱不如去种树,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了。
生物质能源到底有没有前景?生物质能源到底有没有前景?
现在世界变化很快,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像我这个年龄,可能比在座的多数人年龄要大一些,再不学习就要落在时代后面了,所以这次我来主要是学习。看看这次会议的名称,我觉得就很吸引人,能源是种出来的,而不是采掘几亿年前埋藏地下的化石能源,人类的确走进了新的能源时代,人类社会有很多的划分办法,如果以能源使用来划分,在18世纪以前的几千年前的漫长岁月中,人类都是使用薪材作为能源。
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人类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进入到了工业化时代,化石能源使用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但是仅仅只过了200多年,化石能源就变的十分的昂贵,人们开始担心化石能源会不会枯竭,并且也伴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次我从广州到武汉特意坐了一下高铁,这条铁路还是我在位时批的,高铁是不错,但是天气很糟糕,从广州到武汉是千里雾霾,看来雾霾的问题不是只有北京有,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非常的严重。
现在气候变暖已经变成了一个严肃的全球政治话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各个主要国家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时间,就是什么时候到顶了就要往下降了;另外就非化石能源的比例,也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时,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15%。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这个目标定为11.4%,也就是说2015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重要达到11.4%。
在最近举办的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会谈以后,中国也承诺到203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要达到峰值。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国际社会做出了一个时间性的承诺,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要进一步在2020年15%的基础上,提高到20%。我统计了一下,实际上主要还是靠水力发电。
2014年我国的水电装机1000千瓦时,大概在全部发电量的18%,如果是一次能源的话,水力发电在一次能源的比重超过9%,也就是说我们11.4的目标,大部分是由水电作出了贡献。
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风电、核能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国际上对我们的风力发电评价非常高,但是实际上在发电当中,风力发电只占2%,如果是一次能源,那就更加的微乎其微,太阳能在发电中占千分之六,生物质能源也是微乎其微,即使是核电,发电量还不如风电,所以这几样加在一起也占不到太大的比重,主要是靠水电。
但是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我认为核心实际上是石油的安全,其他能源包括电力、煤炭都好办,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石油安全。去年我国进口了3亿吨的原油,依存度接近60%,现在如果能够用生物质生产油,当然对国家能源安全有很大的贡献。大家注意到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举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这次会议当中我看媒体发的大标题都特别强调了石油安全,还有石油储备。
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都是谈到了能源的问题,说明国家领导人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关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问题,我在任时也做了一些尝试,到目前为止各种尝试不成为气候,这里包括刚才李部长(李毅中)讲的,用玉米(2490, -6.00, -0.24%)做酒精,在5个省做了封闭运行,东北三省加上河南、安徽,费了很大的力气,后来有人提出中国是缺粮的国家,不能拿粮食作为能源原料,这样基本上不发展,改成用苜蓿做原料,但经济效益也不好。
还有用秸秆来制油,在东北的吉林秸秆很多,我们在那里搞了一个100万吨的厂,但是目前为止也是困难重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的气候。另外我们还种了麻风果,用它来榨油作为航空煤油。
最近我去了一次台湾,台湾有一个工业研究院,他们在用生物质生产丁醇,丁醇可以代替航空煤油用在航空的发动机上,此外还有用球藻制油,新奥他们在做,但是我观察觉得目前也是烧钱的,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个很好的产业。
再就是刚才李部长讲到的制沼气,都是小规模的做了一些,沼气里主要的成分是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只要在合适的气温下,是可以生成甲烷气的。
这次研讨会的背景是凯迪公司搞了一个用生物质制油的实验装置,生物质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实际上也是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合成气,不过是碳氢比有所不同而已。所以用合适的催化剂,采用传统的办法把它合成油,这理论上都是走得通的。
任何创新技术,由于还没有大规模的生产,都会有人持怀疑态度,你的经济性怎么样?是否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凯迪公司在北京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很多的介绍,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总体上,我觉得目前生产的这个生物质制油,产量还很小,别说全中国,武汉也不够用。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他第一次到华来访问,我们俩争论CCS,就是碳捕捉到底有没有用,他当然是支持CCS,我表示怀疑,我说中国一年排二氧化碳都要98亿吨,全世界要排出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就算你捕捉到一亿吨能对气候有多大的影响,你拿的钱不如去种树,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了。
沙漠可以种植比如红柳、沙柳等植物。有一个叫王文彪的同志,也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在北京的北部绿化沙漠,他种沙柳也种的很好,其实中国能种树种草的地方很多。现在很多人搞碳捕捉,那只是中间的过程,最后还是排到大气中去了。
所以用生物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实际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我到美国,也有中国有名的企业家都在过来搞生物能源,比如说搞通讯的中兴公司的候为贵,他就在东北种红高粱,还有复星公司郭广昌,都在搞生物质,还有阿特斯,他们是搞太阳能的,但他们从美国引进的柳枝稷,一种在沙漠上种下去以后,生长很迅速,长到四五米高,可以用来制酒精、乙醇等。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和生物能源结合起来,我觉得非常有前景。
刚才我讲到了秸秆代替玉米生产酒精、乙醇,到目前还不是很成功,但原料很丰富,比如说新疆的棉花(13055, 75.00, 0.58%)杆,每年的棉花收获季节有很多棉花,还有在沙漠里种的沙柳,红柳,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确实能够对人类的能源做出贡献。
(该文根据作者在“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上的公开发言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