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双边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 2013-11-13 21:1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中澳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双边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

中澳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双边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

作者:胡振、胡慧贞

116日至12日,中澳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双边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主办。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联邦科工组织(CSIRO)植物所首席科学家Elizabeth Dennis博士,联邦科工组织植物所高级研究员Mingbo Wang 博士,联邦科工组织昆虫所首席科学家Victoria Haritos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Barry Pogson博士,副教授Spencer Whitney博士,以及我校张献龙、彭良才、姜道宏、周永明、罗杰、邢永忠六位专家代表围绕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能的最新发展进行了11场专题报告,我校百余名师生参会。

会议开幕式于7日上午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张献龙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张校长指出,我校一直重视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尤其像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这种尖端复杂而又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科学领域,更需要加强与国外先进机构的沟通。这次会议的举办为中澳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领域学者的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随后会议主席彭良才教授介绍了我校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影响木质纤维素降解和生物质乙醇发酵的细胞壁结构关键因子。

在接下来的专题报告中,报告专家们提出了关于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最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并着重介绍了一些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的研究进展。Elizabeth Dennis博士探讨了棉花纤维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并尝试通过提高棉纤维细胞的数量来提高棉花产量;张献龙博士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棉花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途径;Victoria Haritos 博士提出了从真菌和白蚁中获得高效的纤维素酶和通过遗传改良手段获得生产航天燃油藻类的方法;姜道宏博士则以核盘菌为例阐述了弱致病性真菌性病毒在食用性真菌的生产、菌核病的控制和研究病毒进化中的重要作用;Barry Pogson博士关于更改叶片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新型生物技术的报告引发了广大学者对新型生物技术的讨论;邢永忠博士介绍了在长日照条件下能提高水稻产量的三个关键基因;Mingbo Wang博士讲解了病毒诱导的小RNA在诱发和抑制植物病毒性疾病中的双重功能;Spencer Whitney博士介绍了改良植物叶绿体固碳效率的手段;罗杰博士阐述了遗传基因组学在大规模基因功能鉴定、代谢途径阐释和作物遗传改良种的应用,提出了mQTLGWAS等新的功能研究技术;最后,周永明博士介绍了我校油菜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十分精彩,师生们也纷纷踊跃提问,会议气氛浓厚。

8日晚,Dennis博士还应邀在我校狮子山讲坛上,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们做了一场题为“一位女性科学家的成功之路”的报告,她以自身经历展现了一名女性追求科学的道路和特有的感悟,并给了广大学子很多宝贵的建议,她谈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是基石,而会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听取意见等则是增加让自己成为幸运星几率的筹码。

会议期间,来自澳大利亚的一行专家拜访了我校傅廷栋院士,并参观了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基地、温室等科研场所,并与我校相关专家进行了会谈,听取了课题组研究工作汇报,并给予指导和建议,此外,还就博士生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及明年回访等事宜进行了商讨。

12日上午,Whitney博士和Haritos 博士还参加了生物质与生物能源实验室的茶话会,交流科研与育人心得。会议由生物质能实验室的两位硕士研究生主持,生物质能组全体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相关课题组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同学们就如何面对科研难题、如何与导师相处,本科生如何选择未来研究方向等话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当有学生问及,澳大利亚的研究生从进入到离开实验室都有哪些变化时,两位专家指出,我们希望看到学生们在进入实验室之初,以学习的心态接触课题、开展课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更希望看到学生们不再盲从导师,而是针对课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能与团队成员良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