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应邀来我校交流访问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12-16 07:50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应邀来我校交流访问

2010-2011 生物质与生物能源高级系列讲座及交流之三

——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应邀来我校交流访问

2010121314日,应华中农业大学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彭良才教授邀请,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美生物燃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李十中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李十中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育种中心103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生物燃料替代石油—从第1代技术向第2代过渡》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教授深入分析了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与挑战,以及他对风能,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的理性思考,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优秀的能源作物—甜高粱的发酵利用方面(预处理技术,液体发酵,固体发酵和连续固体发酵技术)的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教授还对高效菌种选育的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已经筛选到能够迅速将纤维素酶解的菌株。最后,他强调了生物能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不存在“与民争粮”“与民争地”的弊端;提出了建立低碳高效农工产业链的理念,农业、畜牧业、能源产业一条龙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能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彭良才教授对此深有同感,分析了上游能源作物选育和下游工程技术改进之间的关系,并对李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午,李十中教授与生物质能中心的师生们和植科院领导在圆桌会议室进行了学术座谈,座谈会上,彭良才教授对我校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讲解了细胞壁结构分析,能源植物选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李教授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认为两个团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所从事的能源作物和能源植物的选育以及细胞壁组成的研究,对于下游固体发酵技术的改进意义重大。李教授主动提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彭教授欣然同意,双方在生物能源开发深层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座谈会在热情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链接:

李十中,男,196210月出生于天津,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现为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组专家,中国工程院与瑞典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生物能源课题组中方召集人,参与制订了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专项发展规划》、《支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重大科技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指南》等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工作。

  李十中1984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后师从于两院院士王淀佐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供职于天津煤气公司、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大学;自2000年起留学香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历任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中心附属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20047月离开牛津大学回国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副主任,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农业专题组专家,与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一起倡导发展中国的生物质产业以期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三农”问题,提出“不争粮、不争地”的产业发展原则;200512月受聘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化工产品,还涉及生物质能源战略。其中在非粮原料(如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沼气净化后作为运输燃料、生物基乙烯、秸秆替代石油C4组分生产化工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是甜高粱固态发酵生产乙醇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固态发酵时间、能耗都低于玉米乙醇,收率高于玉米乙醇;纤维素乙醇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文字作者:陈婷婷 图片:张明亮、涂芬、佀胜利